广西消委会发布消费提示:付款容易退款难 参与网络教育培训需谨慎

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(记者顾艳伟)随着互联网的广西普及,网络教育培训可以帮助消费者跳出地域局限,消委训需拥有更多的布消培训选择。与此同时,费提也让很多消费者遭遇名师无资质、示付课程不对版、款容款难退款被拖延等烦心事。易退育培近日,参网广西壮族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消费提示:谨慎参与网络教育培训。络教
据了解,谨慎当前网络教育培训存在“零元培训”藏猫腻、广西包装“名师”来充场、消委训需“霸王条款”频现身、布消“拖延退款”难解决等乱象:
“零元培训”藏猫腻。费提培训机构以零元学为噱头,示付诱导消费者办理“培训贷”,宣称如果考试没有通过,退回培训费,相当于无成本参加了培训。实际上,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建立的是贷款合同关系,与培训机构建立的是培训服务关系,两种法律关系相互独立。消费者如果没有通过考试申请退还培训费,也需按合同支付贷款本息。逾期还款,将面临征信不良的影响。
包装“名师”来充场。一些培训机构的广告中宣称授课教师任教名校、有多年培训经验等,但这些“名师”“专家”却没有相关认证材料。消费者听课后对讲课质量不认可,也难以要求培训机构兑现宣传时的承诺。
“霸王条款”频现身。线上培训服务合同是格式合同,培训机构利用制定合同的优势地位,将“不退课程”“因消费者个人原因未在约定时间上完课程的不予退款”“发生争议的,同意在培训机构所在地仲裁机构提起仲裁”等写入合同,限制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等权利。
“拖延退款”难解决。未达到开班人数,培训机构拖延退还消费者预交学费,或在协商中提出不合理退款条件;消费者没有通过考试申请退还培训费,培训机构却不按合同约定时间、渠道、方式退还,一拖再拖,甚至拒绝与消费者继续沟通。
为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,广西消委会发布2022年第11号消费提示,提醒消费者做到“六个要”,远离网络教育培训消费陷阱。
要客观看待考前培训。考前培训确实能为消费者提供归纳知识要点、了解时事新闻、提升面试技巧等帮助,但这类培训能否帮助你从激烈的入职考试中脱颖而出,比拼的还是个人的知识储备、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实力。
要综合考量培训机构。消费者应选择证照齐全、口碑良好、师资雄厚的培训机构,警惕开办时间较短的新办机构“圈钱跑路”。可通过“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核实教育培训机构的证照资质情况、开办年限、登记地址及相关公示信息;通过培训机构官方网站了解企业口碑和评价,看清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。
要认真审阅合同条款。消费者要仔细审阅合同条款。对培训内容、课时、上课方式、师资要求、培训费用、退款条件等重要内容进行明确约定;对机构承诺的优惠条件,应以补充条款的形式写进合同;若发现机构利用优势地位,在合同中设定限制消费者权益或免除、减轻经营者责任的,可拒绝签订合同。
要切勿轻信宣传效果。不要轻易相信培训机构“保通过”“名师一对一”“限时优惠”“赠送课时”等广告宣传,理性看待“小班私教通过率高”的实际效果,量力而行,避免一次性缴纳高额费用。
要谨慎选择培训贷款。这类贷款多为培训机构与贷款机构合作,为培训者提供借贷或分期还款的贷款服务。一些培训机构会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,甚至怂恿其向第四方贷款偿还第三方的贷款,对贷款利率、还款压力、征信风险等重要信息却不予提示,盲目贷款容易陷入被动境地。
要留存证据积极维权。消费应自觉保留合同文本、缴款票据、与商家聊天记录等交易证明。一旦发生消费纠纷,首先应主动与商家协商,意见无法达成一致的,可申请相关部门调解、仲裁,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发现培训机构存在违规经营行为的,及时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应监管部门举报。
责任编辑:张林保
相关文章
- 记者: 孔阿龙 杨梦宇 江铜 杨柳 邓鹏卫2025-08-27
- 在最近的业绩报告上,FromSoftware母公司角川表示《艾尔登法环》资料片“黄金树之影”的开发工作非常顺利。公司表示:“《艾尔登法环》DLC的发售时间还未宣布,但开发进展非常顺利。我们目前正在努力2025-08-27
-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。“优倍暖”的诞生,再次有力印证了这句真理的巨大分量。凭借着领先世界的“零度技术”,“优倍暖”在服装领域的应用正在掀起一场阻菌护体的健康革命。工信部日前印发的《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2025-08-27
- 米体:佩里西奇在转会市场上的日子还有最后一天,国米给他的价格仍是5000万,明天一过佩剑就会被拿下转会市场。这些日子来曼联的报价始终没有超过3000万,因此国米从来就没有考虑过穆里尼奥的求购。下周国米2025-08-27
- 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25日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,国家“十四五”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工程——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以下简称“川气东送二线&rd2025-08-27
- “二选一”的说法并不是今年第一次出现。早在2017年,京东还为此将天猫告上法院。面对今年“双11”前的“二选一”争论,天猫、京东及电商行业新秀拼多多各执一词。“二选一”最受伤是商家阿里巴巴公共关系委员2025-08-27
最新评论